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官轿与公车3zumy1mn [复制链接]

1#

官轿与公车


官与民自古就有区别。这区别不仅体现在乌纱、衣着、住处、衙门、腔调、坐椅等方面。就是官员们出行坐的轿子,也分三六九等。就象现在分级别规定坐多少排量、多少价钱的汽车一样。旧官的轿子与现在官员们的坐骑,不仅要由国家掏腰包,花公款,而且还是身份的象征。在经济落后的旧社会,尽管官员们出行也想坐得舒服一些,快一些,威风一些,可那时没汽车,特别是没有国家配备的专用汽车,也只能坐什么四抬大轿、八抬大轿来代步了。为了区别身份,在古代官员们坐的轿子是有着严格的区分的。在颜面色上大致分为三种:金*轿顶,明*轿帏的是皇帝坐轿;枣红色的是高官坐轿;低级官员以及取得功名的举人、秀才则乘坐绿色轿子。


    清代的宗亲、朝臣、命妇等达官显贵乘坐轿子也有严格规定,不准逾制。三品以上及京堂官员,轿顶用银,轿盖、轿帏用皂,在京时轿夫四人,出京时轿夫八人;四品以下文职官员轿夫二人,轿顶用锡。直省总督、巡抚轿夫八人;司、道以下、教职以上官员轿夫四人;杂职乘马。钦差大臣三品以上轿夫八人。这些坐轿官员主要指文官,至于武职,虽官至一品也不准坐轿,只能骑马。将军、提督、总兵等年过七旬是不能骑马的,要想坐轿也必须事先奏请恩准。一般官员出外长途跋涉则另乘眠轿,即将应用各物置之轿中,可做卧床使用。这种轿子要比普通轿子大一些。官员乘轿出行时还要鸣锣开道,对于开道的锣声也有严格规定。知县出行鸣锣七响,意思是“军民人等齐闪开”;知府出行鸣锣九响,意为“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一品大员和钦差大臣出行时则鸣锣十一响,意思是“大小官吏军民人等齐闪开”。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旧官的轿子与现代中国官员们的坐骑仍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些地方的区别不再那么繁琐了,但必要的规定还是少了的。过去的官员们出巡为了安全起见,都事先采取净街措施。而现在的官员为了显示自己的官职官位,是很喜欢让人们夹道欢迎的。但在安全措施方面,则由过去的净街改成了警车开道、警察站岗;由过去的官民回避,改成了下属官员的出界迎接。君不见,如果那个高官要下来视察,那是不得了的。一是要事先准备前来视察的高官们住的地方;二是要兴师动众地根据高官们的口味,准备下山珍海味;三是要安抚有可能闹事的百姓,必要时甚至可以先把他们关起来、看起来或给点小恩小惠让他们高兴起来;四是要事先清扫街道,刷亮临街的墙面,赶走路旁的小商小贩,转移乞丐,以示被视察的地方安定和谐、百姓富裕、人民幸福;五是要安排本地要员们出界迎接,以示尊敬;六是要事先准备好汇报材料,使本地官员们的*绩无中生有锦上添花。而迎接的官员们也会根据身份,分别坐着不同档次的车,躬身侍立,以待上官的来临。在当今中国的官场上,如此排场,绝非仅厅级以上的官员,就是县、市级的官员们到下边走一走,那排场也是绝不能少的。因为尽管他们的官不是多高,可毕竟也是官也。显示官员身份的莫过于官车了。因为,无论多高规格的欢迎都是暂的,酒宴无论多么丰盛也是背后的,不会让百姓们前去参观,养多少小蜜、小三也都是偷偷的。可官员们的公车就不一样了。他们上班坐,下班坐,自己坐,家人坐,七大姑八大姨也可以坐。特别是一些单位对官员们用车更是关怀备至,为了官员们方便办私事、方便会小蜜,方便行贿,更是把临时的或专职的司机们都一律辞掉,让官员们公车自驾,为官员们公车私用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时有所闻的官员驾车肇事事件,不都是公车与官员们自驾惹得吗?更有甚者,有的甚至借养车为由,大肆贪污公款。在时下的官场,为害最烈的恐怕非公车莫属了。现在官员们的用车,不仅越来越好,用车越来越滥,就是配公车的官员也越来越多了。就连一些科级、副科级甚至股级官员们,不也都配上自己的专车了吗?现在的公车已成了官员私有财产的一部分,更是滋生腐败的沃土。鉴于公车私用的危害,不少地方开始想法限制公车的配备与使用了,可就中国的现状来说,也只能是说说而已。就象30多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一样,无论多严格、具体的规定也绝对限制不少了官车的私用,更不可能让那些坐公车坐上瘾的官员们把公车上交。因为,现在的官员都把公车当成了身份的象征、当成了权力的显现、当成了为官追求的目标之一。不让官车私用,就象不让官员以权谋私一样难。当官为了什么?不就是发家致富、不就是光宗耀祖吗?可以说,公车完全禁止私用之日,就是中国*治清明之时。如果不把摆在大家眼皮子底下的腐败问题解决,却侈谈什么廉*,只能是胡弄百姓的谎言。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赞相关美文阅读:·书记:“向我开炮”!谁敢?·多解决一些问题


    少谈一些主义·“阿炳”太把自己当根葱了·有规矩就得遵守·诗赠因色落马的贪官·应征富豪相亲的女人,把自己当成了什么?·中国必须丢掉对日本的幻想·老百姓的青苗与官员的红顶子·广东番禺百名员工聚集要求保障最低工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