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冶的吗 http://www.tlmymy.com/2.6..鼻渊、过敏性鼻炎
鼻为生命之气与自然之气通连的首要关口,内和五藏相关,外则因应自然,故六淫可致鼻病,七情亦关乎鼻病。
1.1.1临床症状确认
《寿世保元》:“鼻流浊涕不止,名曰鼻渊。”类似西医的鼻窦炎。《素问集注发微》:“鼻中出水曰鼽,鼻中出血曰衄。”《证治准绳》:“鼻鼽,谓鼻中出清涕也。”鼻出清涕,与过敏性鼻炎类似。
鼻渊是一组症状的统称,鼻塞、鼻流浊涕,前额胀痛,日久不闻香臭等,初起外感所致,可有发热恶寒但不甚重,日久头痛多有时间性和定位性特征,以一侧或偏重于一侧胀痛为常见,休息、安静或使用某种方式使鼻腔通气改善后,头痛可缓解。伤风感冒导致症状加重。鼻渊日久,可伴有记忆力差、思考问题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情况。
究其症状,过敏性鼻炎和鼻渊有交叉的地方,如鼻塞流涕、日久不闻香臭,但又有差异。喷嚏连连,鼻痒或连带耳痒、咽痒,具有一定的季节特征,某些异味之气可以诱发则是过敏性鼻炎不同于鼻渊的地方。
1.1.2临床病机求证
鼻渊、过敏性鼻炎的基本病机,和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等具有相似性,外邪为动因,是肺气因应调节异常的反应,与五藏气道息息相关,求五藏之虚实寒热,辨外感内伤之根本亦为“辨症求机”的基本要求。
《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安页)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后世医家,多宗“胆热移脑”之理,霍胆丸即为治疗胆热移脑之名方。胆热之外,年壮或新病之人还当分辨胃肠之痰火积热,肺经之火邪郁滞;老年或久病之人当分脾虚气弱之轻重,肾经虚寒之多少。
鼻渊实属留邪为患,与伤风感冒祛邪不当,或误治闭邪于内密切相关。参考后世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新病鼻渊大多因为伤风感冒。《医醇賸义》:“感冒重寒,寒气侵脑,鼻窍不通,时流浊涕。”《外科正宗》:“总因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其患。”风为先导,引动胃肠之积热,肝胆之郁热,上壅于鼻窍,或郁闭肺经之风热,邪留于鼻窍是为鼻渊的一般病机过程,热邪留着为一般规律。
胆热上移留着于鼻,则鼻涕黄绿且稠,或涕中带血,伴心烦易怒耳中轰鸣,当泄胆热,可用龙胆泻肝汤加桔梗,或与霍胆丸;积热于肺经,留着于鼻窍,则宜辛凉清肃,疏散上焦之积热,宜薄荷、桔梗、菊花、连翘、升麻、牛蒡子之类;胃肠积热上壅,尿黄而大便难,清泄胃肠积热可用黄芩、黄连、熟大黄,辅以升提开窍宜选桔梗、辛夷、薄荷、升麻;热毒郁积鼻窍,浓浊鼻涕腥臭,用黄芩、黄柏、黄连,山豆根、桔梗、当归,苦寒解毒泄热。鼻渊在鼻,皆可以辛夷引导之,桔梗升提之。久病注意和血排脓,冬瓜仁、生薏仁、当归、白芷。
日久不愈,肺阳之气虚损,肾阳日渐虚耗,传变虚寒之证,则鼻塞得暖则通,得凉则甚,涕多而清稀,或有全身乏力,怕冷,宜桂枝汤加黄芪、细辛、桔梗、白芷等。清阳不升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有新感风寒者,与参苏饮加白芷、羌活等。倘若鼻涕奇多,随擤随积,色白而黏稠,则辨其虚实,实者可用二陈汤,虚者宜六君子汤,加桔梗、冬瓜仁、白芷等。
鼻渊病机复杂,不少人习用苍耳子散随证加减。苍耳子散疏风通窍,久病单单疏风,风邪难以外祛,根据病机之寒热虚实加减之,如热者连翘、栀子、黄芩,寒者细辛、羌活、荆芥,鼻塞严重加石菖蒲,头痛明显加菊花,气虚者黄芪,血虚者当归,或用葛根以升清,或用生薏仁、冬瓜仁、桔梗以排郁积之浊涕。阻塞鼻窍,日久清窍不灵,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可用川芎、郁金、石菖蒲,开其清窍。久病留邪,正气不复,无法破其留着之邪巢,故根据正气虚实的实际情况,或补气如*参、黄芪,或养血如当归、白芍,或填精如熟地、制首乌。如若正气来复,一朝祛邪,就可能浊涕外涌,拔出病邪盘踞之巢而愈。
鼻渊与肝胆、脾、肺关系密切,季节气候或环境的影响性较小。过敏性鼻炎有所不同,与心、肾阳气和营卫的关系较大。心肾阳虚、营卫失调,遭遇外邪影响,因应调节不能顺应自然之气的季节变化,正气外发抗邪失其常度,加之风邪壅滞于清窍,轻者鼻窍发痒,喷嚏连连,清涕不止,重者咽痒、眼痒、喘息咳嗽,故季节、环境变换的影响比较明显,发病轻重因人而异。
在这里顺便谈谈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皆与风邪息息相关。和伤风感冒不同,其风邪为患,是藏腑因应调节失去常度,外界环境的顺应性降低为先导,正气失和是关键,伤风感冒则是外邪超过了正气抗邪力,侵袭肌表肺卫,外邪为主要因素。伤风感冒外邪轻浅而为新感,正气的自和力不失其度,只要注意生活调护,就有自愈可能。过敏性疾病恰恰相反,饮食、劳倦、熬夜等内伤导致因应调节失常,正气自和力下降,感受外邪之后,正气外发应邪失去常度,壅滞于与肺相因相应、具有从属关系的皮毛、鼻窍、息道等处,不能发挥祛邪的作用,反与风邪纠缠一起,敌我不分、祛邪指向紊乱,反反复复,很难根治。根源在因应调节异常、正气外发失度,当季节气候、环境变换,刺激正气外发的因素消失了,过敏性疾病自然得到缓解。
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是阳虚肺寒,多发于春暖花开的季节。春天是阳气生发之季,阳虚肺寒,肝藏的生发之机失去肺金的制约而外发太过,与风邪相应,壅滞于息道、鼻窍,就会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生。论治的关键,一曰祛风,二曰温阳,三曰和卫,可用桂枝汤合四逆汤,加麻黄、*参、法半夏。也可在立春阳气始生之际,预先温补阳气,或金匮肾气丸,或附子理中丸,防止春暖阳升之后,肝气应激太过,阳虚于内,虚寒内生风邪外袭。
论治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要疏风,又要缓和正气外发,避免外发过激。有的医家用麻黄配乌梅,一散一收,一辛一酸,既有疏风外出之效,又有酸缓正气外发过激之功,实为善法。也可用麻黄配炙甘草主治,麻黄疏风发散于外,炙甘草缓急和中于内,一外一内,一辛一甘,既缓和正气又疏导风邪,还能辛甘化阳以去虚寒。寒甚者清涕如水,夜间不止,配白术、熟附子、干姜,实脾阳,崇土以治水液。
是用乌梅配麻黄,还是炙甘草配麻黄,关键在正气外发失和的程度。正气外发过激失于内收者,麻黄配乌梅,稍轻者麻黄配炙甘草。过敏性疾病以正气过激为动因,故乌梅和炙甘草剂量一般不应小于麻黄。过敏性疾病本在风邪和正气过激,炙甘草、乌梅和麻黄的配伍剂量的决策,要根据风邪盛衰来确定。若正气过激、失和为主者,炙甘草、乌梅量大于麻黄,若风邪为甚者,麻黄量大于炙甘草、乌梅。
药理研究乌梅、五味子等有抗过敏之效,用之以治过敏性疾病者较多。过敏性疾病多属于风邪为患,仅仅酸收,不疏风外出,就怕风邪内敛,一时之效后,变生它患,故疏风外出是必用之法,麻黄最佳,外能疏风于表,内能宣肺于里。当然,如果风在肌表者,也可配羌活、独活、荆芥、防风,久病加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利风;喘喝较重者,宜地龙、葶苈子、款冬花平喘治标。有脾虚而风邪内犯胃肠,肚腹疼痛,在疏风和正的同时,宜加白术、白芍等健脾缓急。有些过敏性疾病,风邪盘踞较深,反复发作,成年累月不愈,或兼血虚,或兼气虚,或兼肝经郁热,一时难以祛除,坚守病机,以正气和、风邪出为目标,不求速效,随证候而调整和正、祛风的配伍剂量,使处方药物能够随正气虚实和风邪微盛及时进退,总有断根之望。
1.1.3临床论治宜忌
鼻渊、过敏性鼻炎等,病在上、在表,尤其鼻渊,病邪在鼻中形成老巢,要破其巢,必须增强藏腑之气的因应协调性,提高正气向外、向上的祛邪能力,使郁结得解,积滞得消,因此,论治用药,清热须佐以辛通,补益当辅以升提,以利郁结消散。
凡郁结者,宜配合调肝和肝以助疏泄。鼻渊慢性期,可适当运用当归、薄荷、柴胡、郁金、菊花等,清轻宣泄、疏利络脉。过敏性鼻炎之疏散,视病性之寒热,或温而散之,或清而散之,疏散之中,要注意和缓正气,不宜收敛正气。祛风邪要辛味以散之,也需要正气外发以祛之,但正气外发过激壅滞于气道,不仅正气外发受阻,而且失去抗邪之功,故甘缓以和之、酸收以缓之,或辛酸配合,或辛甘配合,一外一内,一散一收,既无敛邪之弊,又收和正之功,对于过敏性疾病较为合拍。
1.1.4生活调护
过敏性鼻炎当避免接触异味之气,天冷注意保暖。鼻渊热郁者,慎辛辣燥热,恐助热邪壅滞。而今食物的种类十分丰富,极其杂乱,有许多食物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们过去从未接触过的,对藏腑的因应调节和疾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是未知数。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生命特质,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饮食习惯,经过千万年到了今天的我们,若是不顾民族数千年的饮食习惯所形成的体质特点,西方人吃冰我们也跟着吃,西医人喝软饮料我们也跟着喝,膏粱厚味成为日常饮食,一味地按照西方的营养标准要求饮食,忽视内在水谷的因应气化、化生机制,对民族的健康不见得是好事。
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多了起来,糖尿病、甲减甲亢多了起来,除了自然环境的污染,是否还应该想想我们所追逐的西化饮食、西化生活方式,适不适合中华民族的生命体质。不当的饮食伤害,不会立马出现疾病,而在经过了“久而增气,气增而久”的积累过程之后,我们才知道“夭之由也”,但为时已晚,生命或健康的代价已经付出。
1.1.5用方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生地,木通,泽泻,柴胡,车前仁,当归,栀子,黄芩,甘草,
霍胆丸:藿香,猪胆粉。(中成药)
桂枝汤:见伤风咳嗽
补中益气汤:见发烧
参苏饮:见伤风咳嗽
二陈汤:见咳嗽。
六君子汤:见咳嗽。
苍耳子散:辛夷,苍耳子,白芷,薄荷,为散,每次6克,饭后葱汤调下。(苍耳子有小毒,量不宜过大,有人汤剂量过大之后,出现恶心呕吐。)
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
金匮肾气丸:见咽痛。
附子理中丸: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1.1.6临床医案举例
例一:
《名医类案》:江应宿治友人王晓,鼻塞气不通利,浊涕稠黏,屡药不效,已经三年。宿诊视两寸浮数,曰郁火病也。患者曰,昔医皆作脑寒主治,子何悬绝若是耶?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越人云:肺热甚则出涕,故热结郁滞,壅塞而气不通也。投以升阳散火汤,十数剂,病如失。
例二:
《辨证録》: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非脑漏也。夫脑漏即鼻渊也,原有寒热二症,不止胆热而成之也。然同是鼻渊,而寒热何以分乎?盖涕臭者热也,涕清而不臭者寒也。热属实热,寒属虚寒,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虚寒之病也。热症宜用清凉之药,寒症宜用温和之剂,倘概用散而不用补,则损失肺气,而肺金益寒,愈流清涕也。方用温肺止流丹:
柯子一钱,甘草一钱,桔梗三钱,石首鱼脑骨五钱煅过存性为末,荆芥五分,细辛五分,人参五分,水煎调服。一剂即止流矣,不必再服也。
此方气味温和,自能煖肺,而性又带散,更能祛邪,故奏功如神。或谓石首脑骨,古人以治内热之鼻渊,是为寒物,何用之治寒症之鼻渊耶?不知鼻渊实有寒热二证,而石首脑骨寒热二证皆能治之。但热症之涕通于脑,寒症之涕通于肺,我用群药皆入肺之药也,无非温和之味。肺既寒凉,得温和而自解,复得石首脑骨佐之,以截脑中之路,则脑气不下陷,而肺气更闭矣,所以一剂而止流也。
例三:
《辨证録》:人有鼻塞不通,浊涕稠黏,已经数年,皆以为鼻渊而火结于脑也,谁知是肺经郁火不宣,有似于鼻渊,而非鼻渊乎。夫郁病五藏皆有,不独肝木一经之郁也。《内经》曰: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气郁则气不通,而鼻乃肺经之门户,故肺气不通,鼻之气亦不通也。《难经》曰:肺热甚则出涕。肺本清虚之府,最恶者热也,肺热则肺气必粗,而肺中之液,必上沸而结为涕,热甚则涕黄,热极则涕浊,败浊之物,岂容于清虚之府,自必从鼻之门户而出矣。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
柴胡二钱,当归三钱,白术二钱,陈皮五分,甘草一钱,黄芩一钱,茯苓二钱,白芍三钱,白芷一钱,桔梗三钱,半夏一钱。
一剂轻,二剂又轻,连服八剂痊愈。此方肝木之郁者,何以治肺郁而亦效?不知逍遥散善治五郁,非独治肝经一部之郁已也。况佐之桔梗,散肺之邪,加之黄芩泄肺之热,且引群药直入肺经,何郁之不宣乎?故壅塞通稠浊化也。
例四:
张女,24岁,干部,年8月23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三年未愈。就诊时,鼻中痒,流清涕,喷嚏连连,早晨和夜间加重,夜难入寐,脉缓弦,舌淡红苔薄白。五官科检查:双侧鼻粘膜呈慢性充血,左侧下甲前端苍白色,鼻腔有少许稀薄分泌物。风邪侵袭,营卫失和,用桂枝汤加味
处方:蝉蜕10克,葶苈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法半夏10克,防风15克,藿香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三片,大枣30克。
服十剂后,去法半夏、葶苈,加黄芪15克,白术10克,龙骨牡蛎用至20克,又服五剂症状完全消失。至年5月9日,似觉有复发之兆,续服前方十剂而安。年6月9日,又感觉将复发,舌苔细腻,脉缓,前方加法半夏10克,五剂而愈,后十余年未再复发。
例五:
周女,34岁,年3月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多年,春分前后发作,盛夏愈,多方治疗,其效不佳。就诊时复发十余日,鼻痒且塞,涕似清水下流,夜间加重,每晚用纸塞于鼻中,以堵下流之涕,仍难成寐。舌边红苔白,脉沉细。余无所苦。受邪于春,而愈于阳气最旺的盛夏,乃阳虚肺寒,肝之生发失度。治以温阳暖肺,甘缓肝气,麻黄汤合四逆汤加减。
处方:桂枝10克,麻黄10克,熟附片10克(先煎),白芷10克,*参15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5克,二剂明显减轻,再服十剂停药。年随访,自后没有复发。
注:
一、病机的认识和方药的运用为作者自己的学习和临床体会,仅供参考,照猫画虎者戒。
二、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劳动,未经许可,请勿收藏、转发,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