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交通部出手网约车司机劳动合同即将出炉 [复制链接]

1#

网约车开辟了新的时代,让共享出行的理念传遍大街小巷,毫无疑问,它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出行问题,但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

如今滴滴、T3、滴答出行、一喂顺风车等网约车平台越来越多,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障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

一、权益保障问题

对于滴滴等新兴行业来说,他们正面临着国家从业监管之下的互联网红利再分配等新课题。

眼下,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及货车司机、快递员这四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每个职业都有数百万上千万的从业者,因其“劳动关系复杂、就业灵活、流动性大”等特性,正逐渐得到国家层面的空前重视。

8月18日交通运输部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动近期出台《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各项举措落地实施。

近期有关部门的所有表态都显示网约车司机的权益保障是重中之重。

如何在平台与司机之间找到一个获利平衡点,这是问题所在。

二、司机与平台

对滴滴、T3、滴答出行、一喂顺风车上的司机来说,采取劳动合同制用工方式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非常大。

平台帮助缴纳五险一金能保障司机的劳动权益,但这样做会让自己无法盈利。

拿滴滴举例,滴滴有15万员工(包括网约车司机),如果滴滴跟每一个司机签订劳动合同,个税高不说,还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的社保、公积金等成本。

滴滴可以把打车这部分外包给其他平台,每个司机在当地注册为个体户,通过核定征收的方式不需要缴纳社保,又方便管理,还可以用核定征收的模式降级个税。

如果网约车司机身份改为合同工,碰到的问题更多,比如工作时长、加班费、双休节假日、婚假产假、年休假等等,个人行为连带的公司经营风险,以及绩差员工解约成本很高,而且人数规模一上来,根本管不了。

如果像出租车一样统一管理,那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小部分低效司机,就是利用合同和平台规则,混个社保,拿个基本工资,但平台对应还有车的成本等等,这种情况下可能一台车亏损在—元,最后开除低效司机,还会面临赔偿成本。

司机的苦衷大家看在眼里,但网约车平台也没办法给几百万人提供劳动合同,如何折中处理才是接下来应该考虑的东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