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指南与共识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复制链接]

1#

来源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ID:zgsynkzz)

作者丨申永春,文富强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每年根据上一年度发表的最新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评估、治疗进行更新及推荐,本文针对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的核心内容做解读。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呼吸系统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持续性的气流受限,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慢阻肺全球创议(GOLD)系目前慢阻肺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机构,负责制定慢阻肺的防治策略,并对慢阻肺领域的年度进展、重要研究进行即时总结,以年度更新的形式在线发表,并做出推荐,为慢阻肺的诊治提供最新的研究证据与临床推荐[2]。年GOLD沿用了年的慢阻肺定义,维持了慢阻肺综合评估及稳定期药物治疗推荐,对部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更新,现将其更新核心部分做一解读。

1.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年GOLD中,慢阻肺的定义为“一种可防治的常见疾病,其特征为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常与由有害颗粒或气体的显著暴露引起和(或)肺泡异常有关”。本次更新主要对慢阻肺的发病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学部分补充了新的研究证据。英国卫生和发展医学研究委员会调查发现,吸烟和婴儿期呼吸道感染及早年家庭过度拥挤对43岁时肺功能有协同交互作用,进一步证实吸烟对肺功能的损害[3]。还有研究显示,电子烟也会影响气道分泌和固有免疫相关的蛋白表达,进而引起中性粒细胞激活和气道黏液分泌功能的改变,对电子烟提出新的挑战[4]。中国南方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证实,大气颗粒物浓度和慢阻肺患病率、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为预防慢阻肺提供了中国的研究证据[5]。IgA缺乏与细菌移位、小气道炎症损伤与气道重塑密切相关,即便戒烟也无法改变[6]。即使在轻度慢阻肺患者或易患肺气肿的吸烟者中,肺微血管血流也有显著异常,与慢阻肺进程恶化相关[7]。这些更新为慢阻肺的基础研究与预防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

2.慢阻肺的诊断与评估

前尚无更优的慢阻肺诊断工具,一般认为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0.7时,可判断患者存在气流受限。但考虑到某些患者多次肺功能测量时FEV1/FVC会存在生理性的变化,年GOLD指出,如果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在0.6~0.8,应在另一场合再次测量予以确诊,如果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初始的FEV1/FVC0.6,则很难自发恢复到0.7以上[8]。

年GOLD维持了慢阻肺综合评估体系,通过评价气流受限程度、临床症状(呼吸困难评分与慢阻肺测试评分)、急性加重风险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只是在急性加重史中注明了是“中到重度急性加重史”。迄今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基于肺功能检测数据对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级,但是急性加重率在患者个体间与随访期间的变异率非常大[9],进一步突出了对慢阻肺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意义。

3.慢阻肺的治疗

3.1联合用药

年GOLD指出,在基线症状负担最高的患者中,与单独使用安慰剂或者1种支气管扩张剂相比,联用长效β受体激动剂与长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0]。基于二丙酸倍氯米松+富马酸福莫特罗+格隆溴铵的三联疗法已成为中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潜在重要治疗方案。一项双盲、平行设计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发现,对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及有急性加重史的症状性慢阻肺患者,相比噻托溴铵,超细固定剂量三联疗法可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11]。另一项双盲RCT发现,重度慢阻肺患者单次吸入三联疗法(富马酸福莫特罗+芜地溴铵+维兰特罗)相比吸入性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可带来包括改善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率等一系列临床获益[12]。上述研究为慢阻肺患者联合用药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撑。

3.2罗氟斯特的再研究

罗氟斯特作为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抗炎药物,在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等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临床优势,已成为治疗慢阻肺的重要补充药物并写入慢阻肺全球创议。年GOLD指出,对于具有住院史的重度慢阻肺患者,罗氟斯特的治疗能带来更大的临床受益[13],为罗氟斯特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新的证据。

3.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运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其特有的免疫调节活性,可用于治疗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并使慢阻肺患者获得临床受益。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的患者,阿奇霉素(mg/d或mg,每周3次)治疗1年,相比常规治疗,可显著减少急性加重风险[14-1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其疗效对于老年患者,轻度患者较好,对于正在吸烟者疗效较差[16]。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阿奇霉素有可能增加细菌耐药性、导致患者听力受损,并且使用阿奇霉素1年以上预防慢阻肺加重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尚无定论。

4.无创通气在慢阻肺患者中的运用

作为呼吸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创通气已广泛运用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一项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例出院2~4周后因急性加重出现持续高碳酸血症的慢阻肺患者,在排除干扰因素影响后发现家庭无创通气联合氧疗较单纯氧疗显著延长12个月内再次入院或死亡时间,提示无创通气对于慢阻肺患者的临床受益[17]。整体而言,慢阻肺患者出院后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的再入院率,提高临床生存率,需要注意是的,不同研究之间的结论差异较大,可能与患者的异质性、呼吸参数的设置、治疗的依从性有关,建议更多的研究对此进行探索。

5.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的管理

慢阻肺急性加重定义为呼吸道症状急性恶化导致需要额外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作为急性事件与慢阻肺患者的经济负担、生活质量、病死率密切相关,是慢阻肺患者的临床预后评估中的标志性事件。国内的研究显示,短期暴露于细颗粒物与慢阻肺急性发作入院率增加以及病死率增加具有相关性[18]。单个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的易感性增加,其确切原因尚未明确,年GOLD仍指出过去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仍然是预测未来急性加重频率的最佳预测因子[19]。研究发现,经常急性加重的患者相比不经常发作的患者更容易感知到呼吸困难,说明感知到呼吸困难,可能对于预测呼吸症状加重有作用[20]。

关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治疗,除外常规治疗外,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基于降钙素原的检测决定抗生素使用可明显减少抗生素处方及总的抗生素暴露量,同时不影响临床结局[21]。但由于方法学限制和样本量较小,该证据的质量为低到中等,基于降钙素原的抗生素干预方案可能是临床有效的,但还需更多设计严谨的试验进行验证。年GOLD提出对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可能是标准氧疗或者非侵入性正压通气的替代疗法,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可减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插管的需求及低氧血症和急性呼衰患者的病死率[22]。然而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高流量鼻导管氧疗的运用还需要良好设计的、随机多中心试验进行验证。

6.小结

年GOLD继续规范了慢阻肺的定义,进一步深化了其危险因素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对慢阻肺的诊断尤其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在0.6~0.8的患者提出了重复检测的要求。此外,年GOLD对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更侧重于基于其临床特征、临床表型的治疗,比如对重度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对有住院史患者的治疗,这都提示今后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治疗应往个体化、精准化发展;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也做了讨论,并用较多篇幅对慢阻肺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做了推荐。今后的慢阻肺研究当以当前创议中尚未明确、尚有争议的内容为主要研究目标,以精准化、个体化治疗为导向,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慢阻肺患者的诊断、评估与治疗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最终使普通人群得到预防,使慢阻肺患者得到最大临床受益。

(参考文献详见本刊年第5期第页)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获得授权后,需要在文章顶部注明“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ID:zgsynkzz)”。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