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等多家数据显示,滴滴的市场份额从最高的90%下滑到70%之后,似乎进入了平稳期,竞争对手们再想从滴滴口中夺走残食,变得越来越难。
[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gf]d[/gf]网约车市场,一边在份额洗牌,一边在努力合规。
曾几何时,没有正规手续的网约车司机最怕的就是被交警抓到,然后面临罚款,12月9日,交通部发布11月网约车数据,该月共计订单5.08亿单,年上半年,合规率超过80%的城市仅有7座,年末这个数字已经跃升至16座。
与此同时,半条命的滴滴,已经存在于江湖一年半,身后的巨大空档,让其他玩家跃跃欲试。
前不久,此前只做聚合平台的高德,推出了自营品牌“火箭出行”,而高德的市场份额也一路水涨;在此之前华为、腾讯也一度开始进军网约车市场,做起了聚合平台;而T、曹操等玩家也放出豪言;百度、美团等老玩家也在稳扎稳打,大家都盯住了滴滴这块蛋糕。
但是,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易观等多家数据显示,滴滴的市场份额从最高的90%下滑到70%之后,似乎进入了平稳期,竞争对手们再想从滴滴口中夺走残食,变得越来越难。
一边是合规,一边是激烈的竞争,但是为何滴滴的城池如此难攻呢?
滴滴的份额的确在下滑
如果按广义标准来算,全中国每天会有超过10亿人进行本地出行。如果把视角集中于网约车出行,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年初,网约车的日均订单量约为万单。
而滴滴在美股上市的初版招股书中写到,平台日订单量超过万,国内覆盖超过个城市。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大概率是滴滴的峰值数据。
在招股书披露的时间点,滴滴位居行业龙头,与其他玩家大约91开。照此计算,仅仅滴滴一家平台,就可以切走整个网约车市场日均万单的蛋糕,剩下一成残羹则由其他玩家分食。
时至今日,距离滴滴APP全网下架接近一年半,高德、美团、T等二线玩家,每人吃下二到三成市场份额的豪言壮语言犹在耳。但据公开报道,阿里系的高德打车在实现三倍增长,走过日均-万单的盈利平衡点后,停留在万-万日单量的区间。
T出行、曹操出行、美团打车紧随其后,日单量分别在20万单、万单、万单左右。涉事公司除了高德表示信息不实,其余各家均无正面回应。他们都没有完成去年7月画下的大饼,也是既成事实。
据交通运输部,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10月份共收到订单信息5.74亿单,同比年10月的6.91亿单,少了1.2亿单。而来自中国出行网的最新数据显示,整个年,全国网约车日均订单在0万单左右,相比年,实际略有下滑,行业进入存量博弈已成定局。在此期间,滴滴的市场份额从9成降至7成,其余玩家在成中的分布,已经在前述日单量中体现。
但是,滴滴下滑到70%市场份额后,下滑趋势似乎得到了扼制,并且稳定在这个数值,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接近1年。
显而易见,即便滴滴因为APP下架失去了新用户来源,但在网约车领域的头把交椅,并非美团、高德等后来者可以轻易撼动。
其中一个原因,当然是众所周知的用户基数。作为老牌出行APP,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先发优势无疑巨大。用户并不会像追捧消费电子品牌一样去追随某个出行服务商。促使其使用某个工具APP的最大动机,实际上是“好用”。
而在出行领域,“好用”即指用户出行需求可以被快速响应,且为之建立起的一系列履约和服务体系。滴滴近10年积累的技术与运营优势,即便下架,也难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被“半路出家”的后来者轻易消解。
但在经历数次重大挫折后,滴滴已然处于守势。无论是聚合打车,走平台模式的百度美团,还是吉利旗下的曹操,自营模式的T出行,抑或是三种模式兼具的高德打车。在长达一年的“攻坚战”中,始终未能真正撼动滴滴的霸主地位,个中缘由同样值得深思。
聚合平台需要合规
在一众后来者中,基于地图软件的聚合打车平台,是最具“性价比”的超车方式之一。
阿里系的高德,早在年就开始推行聚合打车模式。在此生态中,高德打车负责用户引流和底层能力建设,出行平台专注于业务经营和车辆、司机管理。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在新开城市拿到网约车运营资质后,只要线下服务能力完备,借助高德打车的基础用户量,一个星期就能完成开城准备。而高德也可以通过接入的出行服务商,以低成本快速覆盖全国市场,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合规率等问题面临的监管风险。
从用户数据来看,高德日活稳定在一亿以上。但从高德打车的日均订单数据看,通过高德打车的用户占比在正常情况下,不到7%。
美团入局网约车的时间实际并不晚。最早可以追溯到年情人节的南京。从年7月起的第二个窗口期,美团打车迅速上线了新版APP,且在两个月内把服务范围扩展至二百多个城市,其中7个城市已经开通自营业务,其他城市以接入三方的聚合服务为主。截至年6月,美团打车日单量约为万单,其中自营与聚合比例约为4:6。
从扩张力度也可发现,美团在业务上线前,以储备各个城市的网约车运营资质为主,待窗口期一到便迅速铺开。在各个城市的运营手段中,也不乏“全天候免抽佣”“无门槛领取高峰时段免佣卡”等政策。
但滴滴通过十年运营积累的,远非存量用户与司机规模。虽然失去了在聚合平台与支付宝小程序的流量,滴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