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月入3000就是中等收入,每周打工一小时
TUhjnbcbe - 2024/4/9 21:25:00

上个月青年失业率出来,再创新高,达到20.8%。统计局说有万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按照统计口径,每周工作一小时就不算失业,所以这万年轻人,是真的找不到任何工作。

想起来,前几天经济学家李实表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达到4.6亿,用的衡量标准是月入。

既然统计口径能改,要不干脆把万毕业生改成出生人口,既解决出生率,又解决就业,一举两得。

说回来,国内大部分就业岗位都是民企创造,而过去毕业生就业大户,其实是现代服务业。

啥叫现代服务业?互联网、教培、房地产,都是服务业。这几个行业过去几年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互联网估值水电煤化,地产风险充分释放化,教培直接原地气化。

这三个行业招的人,不仅多,而且平均学历高。财新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临近毕业,本科以上失业率扩大、本科以下失业率降低。

说明两点:

宏观来看,蓝领岗位就业增加,说明工作岗位还是有的,如果愿意降薪降要求找工作,依然找得到;

高学历岗位减少,想找一份待遇满意的白领工作,依然艰难。

所以才出现万年轻人想找工作找不到的盛况。不是不想找,是读书十几年,沉没成本和回报率问题。

美国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出现过白领被迫变蓝领的现象。

那会儿美国正好在信息技术革命前夕,美国经济在下行期。很多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等相对高薪的产业,转向零售、旅游、餐饮等行业就业。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但收入待遇却千差万别。

很多人在转行的时候,以为只是正常换工作,说不定还能涨薪。正如最近在国内发生的事情一样,美国人当时为了糊口,也不得不先随便找个工作顶上。

现在很多大公司员工被裁员,被迫去送外卖、开滴滴,其实也是一个道理。对于本来就在送外卖、开滴滴的人来说,突然涌入这么多竞争者,收入一样会降低。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能独善其身。

新技术确实能带来新的就业岗位,但难度跟以前不能同日而语,很多人从大厂离开,就再也回不去了。

最近热播的《漫长的季节》,讲述90年代东北下岗潮,就是一个鲜明例子。不管是稀有的大学毕业生彪子,还是火车司机王响,最后能找到的技术性工种,都是开出租。

90年代下岗潮,也不是一下子就解决了。最后是创新性搞出了房改,开始卖商品房才有起色,真正腾飞还是加入年加入世贸组织。自此出口、投资两架马车一路狂奔,经济蒸蒸日上。

又到了下岗的关口,这一次的政策在哪里呢。

我是划水队长,点击下方卡片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月入3000就是中等收入,每周打工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