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客货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面广量大、流动性强,他们“在路上、在云端、在家中”。泰州市日前出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关爱暖“新”窝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逐一明确人社、交通、邮政、总工会等15个部门工作职责,强化协同联动、精准施策,拉长新就业群体关爱链。
根据《措施》,泰州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开设服务专区,搭建线上招聘专区,推动供需精准对接;放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对符合条件的,按其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的50%给予社会保险补贴。以灵活就业人员或个体工商户雇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且正常缴费的,允许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将新业态工种纳入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职业工种范围,与省内院校合作,为有需求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学历提升服务;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主体给予元一次性(初始)创业补贴等资金扶持。对评选认定为省、市优秀创业项目的,分别给予3-10万元、2万元一次性奖补。
此外,泰州还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系列暖心式生活服务。比如在为其子女上学提供就读服务方面,建立绿色通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由流入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提供寒暑期托管,“5+2”课后服务等;常态化开展“金秋助学”活动。面对居住有难的新就业群体,泰州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范围,打造“小哥之家”,改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租赁住房居住条件。
以多层次法律服务保障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泰州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履行平台所分配工作时遭受事故伤害等情形,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覆盖范围,落实基层快递、配送等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政策。同时将劳动争议速裁制度扩大至新业态领域,建立案件处理“快速通道”。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就行业劳动定额、计件单价、抽成比例、休息办法、劳动保护、意外保险和争议处理等方面开展集体协商,充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通讯员泰人社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董鑫
编辑:卢佳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