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评估痰的颜色、性质、粘稠度、气味。
2、评估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的症状与体征,如烦躁、出汗,血气分析值的变化。
分为一般护理常规和专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①环境: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通风良好,温度保持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55%-60%,病室内空气消毒每日一次。
②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易产气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ml以上。
③休息:急性发作期伴有喘息时应卧床休息,取坐位或者是半卧位,恢复期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咳嗽训练。
④心理护理: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医护及家属应主动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增强长期治疗的信心,逐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专科护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发作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黏稠不易咳出,严重时可因痰液阻塞而引起窒息,应及时协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实施胸部物理疗法,包括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给予胸部叩击,体位引流,雾化吸入等疗法。
②氧疗:根据一型呼吸衰竭患者和二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不同类型的氧疗。
③呼吸功能锻炼:患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应尽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
④用药护理:应遵循医嘱给予抗炎,止咳,祛痰,平喘等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1.腹式呼吸:指强调膈肌呼吸为主的方法,以改善异常呼吸模式,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1)腹式呼吸步骤
·病人取立位,体弱者亦可取坐位或半卧位
·左右手分别放在上腹部和前胸部
·吸气时用鼻吸入,尽量挺腹,呼气时用口呼出,同时收缩腹部,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缓呼深吸。
·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弛,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
·吸气时放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
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反复训练。
(2)腹式呼吸注意事项:
·姿势正确。
·重在“呼”字。
·深而慢。
2.缩唇样呼吸
(1)指在呼气时施加阻力的训练方法,用于慢支、肺气肿或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以适当增加气道阻力。
(2)减轻或防止病变部位支气管在呼气时过早塌陷,从而改善呼气过程,减少肺内残气量。
(3)降低呼吸速率。
(4)增加潮气量及运动耐力。
缩唇呼吸步骤:
·闭嘴,通过鼻子缓慢深吸气直到无法吸入为止
·缩唇如吹口哨样
·保持缩唇姿势缓慢呼气,吸与呼时间之比为1:2或1:3
3.有效咳嗽
(1)有效咳嗽的作用在于加大呼气压力,增强呼气流速以提高咳嗽的效率。
(2)无效的咳嗽只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消耗体力,并不能维持呼吸道通畅。
(3)适用于神志清醒、一般情况良好、能够配合的病人。
有效咳嗽步骤:
·体位:坐位或半坐卧位,屈膝,上身前倾
·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
·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
·缩唇,缓慢将肺内气体呼出
·深吸一口气屏气3-5秒
·前倾,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
·咳嗽时收缩腹肌,用手按压上腹部
·休息和正常呼吸几分钟后再重新开始
说明:
·第1步深吸气
·第2~4步闭气,关闭声门,增加胸内压
·第5步声门开放
·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然后缩唇(撅嘴),缓慢呼气
·在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张口咳出痰液,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自己的手按压上腹部,帮助咳嗽。
有效咳嗽注意事项:
·有伤口者,双手或枕头按于切口两侧,减轻疼痛
·可让病人取屈膝仰卧位,以借助腹肌、膈肌力量咳嗽
·颈椎损伤者,护士双手在其上腹部施加压力以替代腹肌力量
·若出现紫绀、气促、痰液梗阻,立即吸痰吸氧
呼吸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因人而异:结合呼吸生理和呼吸力学的机制,针对个体差异,选择制定一套合适的呼吸肌训练技术。
2.循序渐进:根据个体的病情轻重程度,制定训练计划,开始训练时,应有医护人员在场,先做示范动作,再给予具体指导和及时纠正。开始训练次数不宜过多,掌握方法后逐渐增加时间和次数。
3.确保安全:开始训练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及生命体征,如有不适,不宜强行训练,锻炼量以个体自觉稍累而无呼吸困难,心率较安静时增加20次/min,呼吸增加5次/min为宜;如训练过程中出现心衰、呼衰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停止训练。
如同其他运动训练一样,呼吸锻炼要想取得效果,达到运动目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持之以恒,天天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取得近远期改善呼吸功能的效果,最终达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能力和质量的目的。
专业健康教育,享受健康呼吸科普肺部知识,提供交流平台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