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TUhjnbcbe - 2021/1/12 18:56:00

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可以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发展,伴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

发病原因:与其发生的因素有:①感染;②吸烟;③大气污染;④职业性粉尘、有害性气体的唱起吸入;⑤过敏;⑥遗传因素。好发于冬春季。

主要表现:

①稳定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稳定或减轻;

②急性加重期(AECOPD):短期内咳嗽、咳痰、气促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此外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症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大症状:

住院期间健康宣教:

1、体位与休息:予半坐卧位或予摇高床头30°,呼吸困难明显者采取身体前倾位,保持室内适宜温湿度,注意保暖。

2、吸氧:予低流量给氧,可缓解缺氧小动脉收缩;无创呼吸机能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增加通气,避免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雾化吸入:采取“口吸鼻呼”的方法,雾化持续约10min,雾化后及时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用药:正确使用平喘气雾剂,保持口腔清洁。

5、饮食:不宜进食过多糖类,以免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重通气负担。避免进食其他易产气的食物,如汽水、豆类。每天饮水约ml,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病变粘膜的修复,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出。

6、有效咳嗽咳痰训练:鼻子深吸气上身前倾,挺胸、收腹,嘴唇缓慢呼气,如此反复2次,第2次深吸气后准备呼气时,用力咳嗽。

7、呼吸功能锻炼:掌握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床上行下肢功能锻炼或踩单车锻炼。

8、中医特色治疗:穴位贴敷定喘穴、肺俞穴、天突穴等;中药沐足;中药封包;耳穴压豆;中频穴位刺激;艾灸;针刺等。

出院指导:

1、戒烟是首要措施。

2、饮食:宜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腹胀者应少食多餐,进软食,细嚼慢咽。不宜进食过多的糖类,避免进食其他易产气的食物,如汽水、豆类等。

3、生活起居:注意颈肩、后背部的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在气温突变时注意增加衣服,在流感期间,不能到人多的地方。加强环境卫生,消除或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

4、家庭氧疗:提倡进行每日持续15小时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不仅能改善缺氧症状,还有助于降低肺循环阻力,减轻肺动脉高压,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5、用药:按医嘱正确使用平喘气雾剂,外出时携带常用药物。

6、活动: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状况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打太极、八段锦等。不能下床或活动耐力差者,可以床上行蹬腿踩单车动作训练。

7、呼吸功能锻炼:掌握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增加有效通气量,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