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瑜虹,赵俊平,张晓珂,毛毅敏
医院呼吸科
河南医院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年1月到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常规饮食),二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及相关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2周后比较二组的血清蛋白和肺功能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3月内再入院率。
结果:观察组在经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FEV1、FEV1/FVC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3月内再住院率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肠内营养可以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肺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及抗菌素使用天数,减少再住院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通讯作者:毛毅敏(
qq.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年1月到年12月到本院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均被本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的48岁,平均年龄为68.23±3.04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的46岁,平均年龄为69.12±3.10岁。所有入组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备案。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结核病、肝肾功能衰竭等以及其他会影响到营养支持的病例。COPD并肠梗阻、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腹腔内感染禁用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及持续低流量吸氧等临床治疗处理,常规饮食。
1.2.2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根据Harris-Benediet公式计算患者每天的基础需要量(BEE),男性BEE=66.47+13.75×体重(kg)+5.0×身高(cm)-6.76×年龄;女性BEE=+9.6×体重(kg)+1.85×身高(cm)-4.7×年龄。急性加重期患者实际需要量为BEE×校正系数(男1.16,女1.19)+10%BEE。EN组经胃管间歇管饲均衡全营养素采取重力滴注法管饲。在肠内营养刚开始数天(1~3天)让胃肠道有一个逐渐适应、耐受肠内营养液的过程。开始时采用低浓度、低剂量、低速度,随后逐渐增加营养液浓度、滴注速度以及投给剂量。第一天用1/4总需要量,营养液浓度可稀释1倍,如患者能耐受,第2天可增加至1/2总需要量,第3、4天增加至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肺功能情况、住院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及3月内再住院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单位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除对照组的前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除对照组的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比较
2.3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和再住院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对照组有12例(25.00%)再住院,观察组有4例(8.33%)再住院,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80,P=0.03),观察组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和再住院率比较
3 讨论
COPD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常常存在着营养不良,有报道COPD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为24%~71%,住院患者可达50%以上。营养状态是COPD患者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COPD患者营养不良对COPD疾病的转归有着不利的影响,甚至被作为COPD急性加重及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急性加重期,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更重,这可能与“细胞因子-瘦素”联合作用导致能量失衡有关。营养不良又会严重损害全身免疫防御功能及支气管、肺泡结构,医院内感染的发生、肺功能的下降,过早发生呼吸衰竭。营养不良时体内肌肉蛋白和收缩蛋白过度分解,使呼吸肌及辅助呼吸肌萎缩,诱发呼吸肌疲劳,损伤呼吸肌的力量和膈肌功能、引起肺通气动力不足,肺通气功能下降,同时营养不良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肺组织的弹力纤维数量减少,使肺的顺应性下降,影响弥散能力和换气功能,进一步加重肺功能的损害。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80%的COPD急性加重是由下呼吸道感染引起。营养不良、肺功能的下降、呼吸道感染、呼吸衰竭等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有效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打破这种循环,改善患者的结局,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本研究发现:
FEV1、FEV1/FVC与营养不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经过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蛋白的提高,营养状态改善,肺功能的提高。
肠内营养是通过口服或管道使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进行分解、吸收转化为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直接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代谢,维持了正氮平衡。
肠内营养经肠道吸收,较少对心脏影响,达到保护心脏功能的目的。
肠内营养可以有效保护胃肠功能,防止肠黏膜萎缩和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避免肠源性感染引发毒血症和败血症发生,从而阻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病情恶化。
及时肠内营养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感染治愈率,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降低再住院率。
目前早期肠内营养仍是COPD急性加重患者首先选择的营养方式,由于COPD急性加重多伴有高碳酸血症,在氧耗量一定时,糖类代谢产生的CO2多于脂肪和蛋白质,所以要适度降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增加脂肪。本研究的肠内营养采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素,生物利用率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年修订版).国际呼吸杂志.;34(1):1-11.
张祥梅,王海旭,刘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期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与肠内营养.;16(5):.
肖小荣,张宇,陈露,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病人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激素的疗效观察.肠外与肠内营养.;19(3):-.
张勇胜,舒晓亮,钟静霞,等.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肠外与肠内营养.;18(4):-.
VanHelvoortHA,HeijdraYF,ThijsHM,etal.Exerciseinducedsystemiceffectsinmuscle-wastedpatientswithCOPD.MedSciSportsExerc.;38(9):-.
李雷,史佳.临床场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影响的干预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16(6):-.
WarkPA,ToozeM,PowellH,etal.Viralandbacterialinfectioninacuteasthmaand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increasestheriskofreadmission.Respirology.;18(6):-.
FreijerK,BoursMJ,NuijtenMJ,etal.Theeconomicvalueofenteralmedicalnutritioninthemanagementofdisease-relatedmalnutrition:asystematicreview.JAmMedDirAssoc,;15(1):17-29.
HergenroederGW,WardNH,YuX,etal.Randomizedtrialtoevaluatenutritionalstatusandabsorptionofenteralfeedingafterbraindeath.ProgTransplant.;23(4):-.
BozzettiF,ArendsJ,LundholmK,etal.ESPENguidelinesonparenteralnutrition:non-surgicaloncology.ClinNutr.;28(4):-.
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