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病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发作期重在治肺,涤痰祛瘀;缓解期重在调理肺脾肾,扶正固本。
目前本病缓解期的治疗受到重视,治疗手段也倾向于综合。传统功法治疗是防止病情反复发作、降低病死率、延长患者存活期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01调畅肺气法
1、预备式周身中正,两脚等宽,平行站立,两手自然下垂,百会上顶,含胸拔背,双目微闭,舌抵上腭,自然呼吸,随呼吸放松全身。
2、气合天人两手如捧物,虎口向上,两臂成90*角从斜前方上举,意想捧天地自然之气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息,意想向全身贯气。然后两手沿身体正前方导气下落,手心朝向身体,距身体约2cm。至肚脐,两手如捧气罩于丹田,意注丹田,均匀缓慢呼吸调息,数息36次。
3、开胸理肺接上式,两手上举,与膻中平,转掌心对胸。呼吸调息,呼气时两臂向前、向外展开,手臂与肩等高,转掌心向前;吸气时两手臂还原。如此反复12次。
4、强肾纳气
(1)接上式,两手捧气上举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意想向全身贯气。
(2)两手下落,手经头面,至胸,至剑突下,两手心贴肋,沿肋弓至腰部,手心贴于肾脏部位,做深呼吸12次,意想肾气充足。
(3)两手分开,中指点命门,意守丹田,呼吸调息9次,然后两手还原体侧。
重复上述(1)-(3),操作3遍。
5、升降和畅
(1)接上式,两手重叠(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至肚脐和中脘之间,重叠两手按顺时针方向左下右上摁着腹壁揉转,揉转3分钟左右。
(2)两手边慢慢上升边拉开,至心口处中指尖相接,点按心口,顺时针左下右上转9圈。
(3)两手分开沿肋弓由心口向命门画圈点按,画圈方向是前下后上。画一圈点按一次,共画圈点按12次;至命门,两手中指尖相接于命门处,顺时针左下右上方向转9圈。
(4)而后两手沿带脉向前至脐,两手中指尖相接点按,/顷时针左下右上方向转9圈。
重复上述(1)、(4),操作3遍。
6、收式接上式,两脚并拢,两手慢慢自然下垂,调整呼吸片刻。两手捧气上升,至头顶上方,手心微含,照向头顶,停留一息,意想向全身贯气。然后两手沿身体正前方导气下落,至肚脐,两手重叠在肚脐上。意守丹田,安静养气3~5分钟即可收功。
02辨证施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证候复杂,临床上可见多种证型,从气功治疗角度而言,可将其分为痰浊壅盛型和肺肾亏虚型。
1、痰浊壅盛
喘促气短,咳痰多而黏,咳吐不爽,胸中窒闷,或恶心纳呆,口中黏腻;舌苔滑腻,脉滑。
(1)功法搭配以调畅肺气法为主,辅以五行掌、六字诀。
(2)操作要点
①以调畅肺气法为主选功法。练习时注意呼吸调息,神注桩中,气随桩动。坚持每天早晚各练习1次,每次30分钟。
②辅以五行掌者,以捏法为主,该法有宣畅肺气、降气除痰的作用。练习捏法时,躯干的前后平移、左右转动要缓慢轻柔,两臂尽量前后伸展以扩展胸肺,呼吸时以指捏拢的力量使鱼际、太渊穴产生气感。
③辅以六字诀者,重点选择“呬”字诀,于每天练主选功法之外,适时练习。
2、肺肾亏虚
喘促气短,动则喘甚,语言无力,咳声低微,神疲乏力,汗出恶风;舌质淡,脉虚弱或沉细。
(1)功法搭配以调畅肺气法为主,辅以内养功、八段锦。
(2)操作要点
①以调畅肺气法为主选功法。要点同痰浊壅盛型。
②辅以内养功者,可于每天练主选功法之外,取坐式或卧式、壮式,采用“吸一停一呼”呼吸法,并默念“补肺益肾”“纳气平喘”等字句,15—20分钟后,自然呼吸,意守丹田15~20分钟。
③辅以保健功者,可于每天练主选功法之后,选练“鸣天鼓”“叩齿…‘搓腰”‘‘擦丹田”“擦涌泉”等节,作为收功使用;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择要选做其他节。
注意事项1、气功疗法常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康复疗法,如急性期、重病期当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以免耽误抢救治疗。
2、练功注意循序渐进,练功量由小逐渐加大,避免剧烈的行为动作。
3、注意保暖,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线下门诊信息
地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