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冬至时节话养生
TUhjnbcbe - 2021/1/22 14:08:00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我国传统有从冬至开始“数九”的习俗,即从冬至日算起,每九日为一段落,代表寒冷程度的加深。冬至这一日为“一九”的头一天,直至“九九”数尽(共八十一日),寒冷算告结束。

此时是多种急、慢性病病情易于加重和复发的时期,同时也是养生的大好时机。

01

食补

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天寒地冻人体血液循环减慢。中医认为,此时寒邪强盛,易伤及人体阳气,因此,冬季养生重在滋补。可适当选用羊肉、狗肉、虾、韭菜、桂圆、木耳、栗子、核桃、甲鱼等食物;多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蔬菜类如大白菜、圆白菜、白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

冬季忌食寒性食物。冬三月草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脾胃功能相对虚弱,若再食寒凉,易损伤脾胃阳气。因此应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西瓜、鸭等性凉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以免引起气血运行不畅。

还应注意的是许多疾病最易在这一时期发作,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疾病在这时期的发病率相当高。此时应及时治疗,暂停进补。

02

调整生活方式

冬至养生要加强保暖。冬天很容易被寒邪所伤,寒邪属于阴邪,容易耗伤人体的阳气,可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弱,出现手脚不温、畏寒喜暖等阳气虚的表现。

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在最寒冷的季节,也应该利用白天最暖和的1小时进行通风换气,每次开窗10—15分钟即可,这样不但可以让房间内的空气流动,从窗口射进来的阳光也可以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境。

保持适度运动。有句谚语“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适当运动,但应注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可选择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较舒缓的运动方式。

03

冬至节气针灸

冬至节气针灸是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于冬至前后根据病情,在特定的穴位施以针刺、艾灸或者贴敷的中医外治方法。冬季寒冷,阴寒盛,阳气内敛,某些以阳气虚为主要病机的疾病就会易于发作。冬至是“数九”的起点,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阴寒之气最盛,阳气敛藏而最弱。在此期间,选择特定穴位予以针刺、艾灸或贴敷,能起到顾护初升阳气、扶正固本、调节阴阳、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祛除病邪,恢复健康。

什么病适宜冬至节气针灸治疗呢?

首先是慢性反复发作性肺系疾病,诸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咽部感觉异常等等。其次是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等病引起的慢性颈肩腰背疼痛、四肢麻木。再有就是慢性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胃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冬至节气针灸对于其它素体阳虚、四肢冰冷、畏寒怕风、夜尿频频的人群,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冬至节气针灸是“夏至”节气针灸的补充,两者疗效相得益彰。前者是冬病冬防,重在养阴;后者是冬病夏治,重在养阳。阴阳并调,更可提高身体素质与抗病能力。

供稿医师介绍

谭桃风

中医医师硕士研究生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北虹社区卫生服务站驻点中医医师,擅长用针刺、艾灸、火罐、理疗、穴位敷贴、耳穴压丸、三九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中风后遗症、眩晕、失眠、面瘫、耳鸣耳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胃肠炎、女性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单纯性肥胖等疾病。

门诊时间:

周一~周五8:00~11:00,13:30~16:30

门诊地点:

北虹路弄天申小区17号

(北虹社区卫生服务站)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至时节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