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题:为何抑郁症患者会走上绝路?
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把自己封闭起来,封闭是他对抗外部世界的本能防御方式。封闭可以缓解患者的伤痛,但却会构成新的心理障碍。
自杀是另一种防御方式,或许可以称之为终极防御。
这种防御最快捷、最有效,也最彻底,只不过,它带来的是毁灭。
中国有病历记录的抑郁症患者超过万人,如果加上未曾就诊的患者,保守估计约万。抑郁症患者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据一项统计,在中国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郁症患者。
上海精神科医生颜文伟曾经有一个估计:
抑郁症患者如果不予治疗,约三分之一会自然恢复正常,大概需时半年到一年;
另三分之一会反反复复,拖成慢性;
再三分之一最终会选择自杀。
这两年,有不少抑郁症患者或其家人来咨询我,我往往会详细询问他是否有过自杀意念。在我看来,抑郁症患者产生自杀意念,再正常不过。
那么,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都想自杀?
抑郁症患者自述“生不如死”,是夸张还是现实?答案当然是后者。
原因,我来一一解析。
我个人的体会(不代表全部),首先,抑郁症和其他疾病一样,患者的躯体经受着痛苦折磨。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殊不知抑郁症首先表现为生理疾患,那时,患者完全不会知道自己得的是抑郁症。
比如,头痛。
这种疼痛是一种钝痛,不剧烈,但沉重,有重压感。它有如一片乌云,盘踞在你的大脑里。有时候突然消失,就像是被风吹走;但你不敢轻松,因为你知道,它还会不宣而至,你恐惧地等待着它的到来……
再如,胸闷,胃痛,肩颈痛,耳鸣,心慌,食道堵塞感和烧灼感,等等。
不同的患者,会有不同的躯体症状;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有一个患者曾经电话里对我哭诉:“我现在全身没有哪一块地方是好的。”
最奇异的,是一位广西患者,他的躯体症状是肛门疼痛。后来,这竟然成为他复发的前兆。
当病程发展,且出现服药副作用后,病人又会合并程度不同的行动障碍:手抖,走路不稳,触觉敏感,易惊跳,坐立不安;类似于焦虑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精神运动性不安”。
再往后,会发展到思维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怕风、怕水、怕声音……全身心的痛苦,称之为度日如年,绝不夸张。
其次,专属于抑郁症的一个特点,是快感阻断。
当发展到重度阶段,属于人类的所有快乐,各种欲望,统统消失了。患者每天情绪极度低落,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毫无意义。对于他,人生变成了痛苦的炼狱。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大脑的器质性病变切断了他欲望的通道。
第三,与快感缺失相关的另一个特征是绝望,这是抑郁症患者的又一共性。
自我评价无限降低、自责、自罪,患者普遍觉得未来一片灰暗,看不到任何希望。痛苦和巨大的无价值感,足以吞噬他的一切。
我认识一位患者,仅仅是疾病早期,就萌生严重的不祥念头。她告诉我,在家里,看到儿子穿着新衣服活蹦乱跳,心里就非常酸楚:“妈妈明年这个时候就看不到你这样快乐了。”
上述抑郁症患者的躯体疼痛、快感缺失、悲观绝望,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情感的丧失。
当病程再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会变得麻木、呆滞。
抑郁症的一个基本的表现,就是患者不再能体验情感和生活的美丽。世界上的一切,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与他无关。亲人朋友近在咫尺,他却远在天涯。他不但丧失了快乐、希望,最后还丧失了爱的能力、审美的能力。这个时候,人就成了一具躯壳,成了行尸走肉。
我记得,病愈后,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画皮2》。这部电影我并不喜欢,我觉得它有些矫揉造作。但是,电影有一个情节震撼了我。电影中,雀儿对小唯抱怨说,“做人有什么好?还不如做妖快乐!”小唯突然发怒,一连串地质问:“你懂什么?你有过人的体温吗?你有过心跳吗?你闻过花香吗?你看得出天空的颜色吗?你流过眼泪吗?世上有人爱你情愿为你去死吗?”
这一瞬间,我如同遭遇雷击,醍醐灌顶。
想象一下吧,一个人,如果身体承受着深重的苦难和折磨,一天中没有一时一刻感到快乐,对未来完全绝望,又无法感知亲情、友情,以及色彩、阳光、美和爱,这个世界就不是人的世界,对他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该如何科学地对待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能摧残和消磨人类意志的一种疾病,抑郁症带来两个后果:
一是严重降低生活质量,患者生不如死
二是真会去死,即自杀
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是一个严峻课题。许多人不懂抑郁症,仅有良好意愿,瞎出主意,往往收效不大,甚至事与愿违。
我从个人经历出发,给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提出几个建议:
首先要积极寻求治疗
血的事实告诉我们,抑郁症必须治疗。许多患者的亲朋好友认为,抑郁症只是心理、情感问题,只要谈谈话,疏导疏导,“打开心结”,就能“走出来”。这实在是不懂科学的表现。
至于患者本人,得了抑郁症,起先不自知;捱了很多时日,才会犹犹豫豫走上求治之路。那时他心理准备不足,当医生告诉他,疗程很长,至少半年以上,甚至两年、三年,还要不断复诊、复查,他就会畏难、绝望、抗拒,经常不能坚持治疗,最终酿成悲剧。
据一项调查,中国有62.9%的抑郁症患者从未就医,只有10%的患者接受过正规的药物治疗。
一旦走上漫漫治疗长途,就会有亲朋好友来出主意,提出无数建议:西医、中医、心理、针灸、瑜伽、灵修、念咒,等等。
到底哪一种有效?
在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西医的疗效最为确切;心理疗法应该有效,但受很多条件限制,较难把握;中医是否有效,尚未得到科学验证。至于练功、灵修、瑜伽、念咒之类,基本不靠谱。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得了抑郁症,不要犹豫,立刻去看西医;根据自己的病情程度,请医生决定,是吃西药,还是看心理医生。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在抑郁症早期,时间就是生命。
其次
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最关键的是判断患者何时最有可能自杀
自杀分三个步骤: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实施。几乎每个抑郁症患者都会有意念和企图,但要走到实施这一步,还需要客观条件。
依据抑郁症临床症状表现,医学上把抑郁症分类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
轻度抑郁症患者
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容易疲劳,多思多虑,自卑消极,无缘无故出现多种躯体不适。
▼
到了中度
还会追加脑功能阻滞和精神运动性阻滞,患者感到自己大脑思维功能、行动功能和社会功能下降,不敢见人,人际交往发生障碍。
▼
到了重度
患者情绪极为抑郁,已无法感知喜怒哀乐,思维动作严重迟缓,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严重者可呈木僵状态。一天之内,经常不言不语,不动不吃。
那么,是不是重度抑郁症自杀危险最大?
不是。
这正是抑郁症的独特之处:抑郁症患者自杀,往往发生在从轻度向中度恶化,以及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阶段。真正的重度患者不会自杀。
原因为,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特点是,先改善患者的动力,后改善患者的情绪。
自杀要具备两个条件,即自杀的意愿和执行的动力。重度患者往往大脑一片空白、体力不支,不具备自杀能力;而药物一旦起效,患者大脑的抑制先得以解除(有了动力),可是情绪的好转要落后一周(自杀意念还在),自杀往往在这一阶段发生。
干预自杀,就要学会识别患者从轻度向中度恶化、尤其是从重度向中度好转的关口。在这两个时段,要把病人看好,最好寸步不离。一旦出现闪失,后悔莫及!
曾经有一个患者家属找到我说,病人吃药一个月,一直无效,最近拒绝吃药,在家里闹得鸡飞狗跳。我立刻意识到,患者有力气闹,可能药要见效了。我叮嘱家属,由他闹,不用劝解,只需做好两件事:一是督促他每天吃药,一粒不能少;二是把家里的阳台、窗户封好,寸步不离人。又过了几天,家属告诉我,他病好了。
意志比较坚强的患者,则要有自我拯救意识
自杀往往发生在一念之间,很多时候仅靠意志难以抵抗自杀的冲动,这时,就要有意识地让自己不具备自杀的条件。一般来说,割脉疼痛,服毒寻药不易,投河水面难觅,自缢程序太复杂。只有跳楼,简单易行。所以,一定要让自己远离高处,以防一跃而下的冲动。只要死不那么容易,自杀冲动就会再而衰、三而竭。
一位患者病愈后告诉我,他曾经准备跳楼自杀,可是阳台封得太紧,使劲推了几下,推不开,沮丧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哭,没死成。过了这个劲,也就不想死了。
在一天之中,抑郁症患者多在凌晨自杀。这是因为患者的情绪变化晨重晚轻。患者往往早醒,那时情绪最为低落,想到漫长痛苦的一天即将开始,不知何时才是尽头,自杀的念头就会蜂拥而至。
冬病夏治,你准备好了吗?
冬病夏治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和“春夏养阳”的原则,对冬季气候寒冷时易发或加重的病,在夏季气候炎热、疾病缓解时进行治疗,以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的发作。在传统的思想中,冬病夏治多是采用三伏贴的方法,其实中药内服、中药熏洗、穴位注射等也是冬病夏治的手法之一,可根据疾病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夏季“暖宫”正当时痛经、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痛是妇科三大常见病,均可由胞宫受寒所致,多有怕冷、手脚冰凉、小腹冷痛、经血暗有血块、腰酸、腰冷、足跟痛、关节痛等表现。那么“宫寒”为什么会引起这些症状呢?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来寒邪或自身体质虚寒,阳气受损,所以怕冷、手脚冰凉;寒邪侵犯胞宫、经络关节,所以小腹冷痛、腰酸、腰冷、足跟痛、关节痛;寒邪导致血瘀,所以经期腹痛、经血暗有血块。痛经、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痛,往往与受寒或者体质虚寒有关,属中医“冬病”范畴。“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传统疗法之一。三伏天是全年中气候最炎热的阶段,此时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腠理大开,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通过药物、针灸、穴位贴敷等手段治疗寒性疾病,能最大限度地祛除体内寒邪,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病情减轻、少发病甚至不发病。我科结合“冬病夏治”的理念,独创“体质辨识”、“三伏温经驱寒”两步疗法治疗痛经、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痛等妇科三大常见病。首先由专业中医师利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再结合舌苔、脉象,对就诊者进行免费的中医体质辨识,判定体质类型;对属于阳虚体质者,采用自制“寒痛贴”进行穴位贴敷,使药物随经脉循行,直达病所,达到“内病外治”的作用。适应证包括:1.原发性痛经或继发性痛经患者(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冷痛,腰部酸胀,经血色暗有血块)。2.产后身痛患者(产后关节疼痛、足跟痛、腰冷、怕冷怕风)。3.慢性盆腔痛患者(小腹冷痛、腰酸腰冷)。值得注意的是,平素口干舌燥、易发面疱口疮、大便干燥等易上火人群不适用。治疗期间禁食生冷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食鱼、虾等海鲜(发物)和油腻的食品,饮食清淡,保证良好的睡眠及乐观的情绪。文/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吕雯
慢性咳喘病需从长而治慢性咳喘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这些疾病均好发于秋冬季节,俗称“冬病”。这些疾病的西医治疗通常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及糖皮质激素等,但这些药物的使用或多或少都会对人体产生一些不良影响。而中医在治疗慢性咳喘病方面有比较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上述慢性咳喘疾病,除了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处方的汤药和膏方,在缓解期也有一些外治法,如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也有很好的疗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病,以两个时间节点为宜,分别是人们常说的“冬病夏治”和“冬病冬治”。慢性咳喘疾病多因久病而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而在夏季或三伏天,机体的阳气充沛,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人体可借助夏季自然界旺盛的阳气,祛除阴寒之邪;且夏季人体腠理疏松,药物吸收迅速并易于深达脏腑而发挥治疗作用,中医认为应该利用好这个时节进行“冬病夏治”,及早防治。此时再配以辛温、走窜、通经之药物,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使药物更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以疏经通络,温补阳气、补益脾肾、散寒驱邪,使气盛血旺,以利驱除深伏体内的寒湿痰瘀等阴邪,使人体即使到了秋冬寒冷之时,抗病能力和机体免疫功也能得到增强,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穴位埋线是将羊肠线植入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内,通过经络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调和血气,达到宣肺平喘、利气化痰的目的。穴位埋线所选用的羊肠线具有可完全吸收、不留异物的优点,且埋入穴位后具有长效针感。一般而言,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吸收,对穴位产生的刺激可长达15天或更长时间。所以,穴位埋线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医院的时间,每两周一次即可。穴位注射是将提高免疫力的药物注射入人体有关腧穴之中,一方面,通过刺激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经穴以舒畅经脉之气;另一方面,促使药物自经穴循着经络运行路线到达各个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临床治疗时所选取的穴位一般均有调补肝肾、健脾益肺的作用。注射所用的药物如黄芪、丹参、喘可治等,亦有健脾补肾或活血通络之效。通过穴位注射,可将药物性能与穴位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综合治疗目的。应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慢性咳喘疾病从“本”论治,调节人体阴阳,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通过近几年临床观察表明,长期坚持中药汤剂内服,辅助以上各类型的中医外治方法,再配合西药治疗,可减少患者的发作次数,减轻发作时的症状。文/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医院姚亮
皮肤病也可冬病夏治皮肤有疾也可“冬病夏治”,《黄帝内经》中提倡春夏养阳,冬病夏治法是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的规律,利用暑伏之季,人体阳气旺盛,毛孔张开,易使药液透达皮肤的原理,采用中药浸泡治疗可充分发挥疏通气血的作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祛除余邪,以在防治冬季皮肤病复发上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临床运用中药在暑季伏天治疗冬季易患的皮肤病最常见的有手足皲裂、鹅掌风、角化性手足部慢性湿疹、手部汗疱疹及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以鹅掌风为例,它实际上是一种干燥皲裂型的手足癣,因病变的手掌、足底皮肤皱纹宽深、粗糙肥厚,形似鹅掌,且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瘙痒,故名“鹅掌风”。本病系由真菌感染所致,但临床上外用抗真菌药物往往疗效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患处皮肤角化肥厚,真菌隐匿较深,药物往往不能直达病所而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系由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久则湿热化燥生风,不能濡养皮肤而生。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以中药浸泡和熏洗,源自临床悠久历史的验方“鹅掌风浸泡方”,主要由大枫子肉、地骨皮、五加皮、凤仙花、皂荚、明矾等组成,具有疏通气血、杀虫止痒的功效,亦适用于灰指甲、角化性手足湿疹、皲裂疮等。将上方用食醋浸透药物后煮沸待用,一般自入伏开始,早晚浸泡手足各1次,每次浸泡30~40分钟,连续7天为一个疗程,通常三伏天内行两个疗程,疗程之间可间隔5~7天。经过一个伏天的治疗,患者手足皮疹、皲裂等症在次年冬季可获改善,而一般以连续3年伏天浸泡治疗为最佳。文/上海中医院
皮肤科主任李咏梅
图/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