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病例分享慢性支气管炎反复难治不妨
TUhjnbcbe - 2021/3/15 14:05:00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www.znlvye.com/m/

导语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学特点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粘膜分泌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主要特征,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病情呈缓慢进行性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

医馆病例分享

01

患者信息

患者:郑某

性别:男

年龄:76岁

患者自年起常有咳嗽、咯痰,痰白色粘稠,量少。年冬后逐年加重,痰量增多,晨起尤剧,每日数10毫升,多为白色泡沫痰或粘痰,有时为黄脓痰,偶伴气急,并经中西药物治疗可稍控制,但常延续3个月以上,待天气转暖后逐渐缓解。近两年天暖之时也开始时有发作。近期患者因受寒引起咳嗽加剧、胸闷气紧,痰呈黄色。

02

藏医诊断结果

以患者病历、病程及临床表现为参考,诊断为“龙”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

03

藏药治疗处方

早上:二十五味肺病丸3丸/次/每天饭后服用

中午:回生甘露丸6丸/次/每天饭后服用

晚上:二十五味肺病丸3丸/次/每天饭后服用

04

恢复情况记录

患者按照上述处方服用2周后,咳嗽、咯痰减轻。服用1个月后,已无明显咳嗽、咯痰、气急及胸痛。为巩固疗效,患者在坚持服用3个月后停药,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藏医解读

藏医认为肺为“臣脏”,是五脏中第二重要的器官。由藏医学鼻祖宇妥·云丹贡布编纂的藏医学著作《四部医典》秘诀部中记载:肺部疾病的内因为人体龙、赤巴、培根和血平衡失调所致;外因则是体液侵入肺或进食肉食等腐败发酸之食物或过咸食物,吸烟或长期感冒、劳累过度等因素所引起的各种肺部疾病。

在藏医学范畴中,慢性支气管炎属“龙”病,龙的成分相对较多,该病与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关系,夏季病情病情较轻,冬季则重,白昼较舒适,夜间较严重。

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的治疗(包括慢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矽肺等),藏药比起其它中西药同类药品,具有不依赖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无毒副作用的特点。藏医在治疗这类疾病会首选西藏“甘露”二十五味肺病丸,配伍西藏“甘露”回生甘露丸、八味檀香丸、十五味沉香丸、仁青芒觉、仁青常觉等产品使用。

本案例的患者,病程时间长,肺阴不足,故通过具有清热消炎、止咳功效的西藏“甘露”二十五味肺病丸,消除患者呼吸道内炎症,快速缓解“咳、痰、炎”等症状;并配伍适用于治疗体虚肺病、新旧肺病的西藏“甘露”回生甘露丸,达到滋阴养肺,抑菌排脓的目的。

产品介绍

▲西藏“甘露”二十五味肺病丸

成方于公元17世纪,收载于著名藏医学家第司.桑杰嘉措编著的《藏医医诀补遗》中,是藏医治疗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的首选良药,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临床使用历史,主要成分有檀香、悬钩木、石灰华、干姜、红花、葡萄、甘草、兔耳草、沙棘膏、白花龙胆、无茎芥、铁棒锤、牛黄等二十五味,在治疗肺病方面有些显著疗效。

适应症

(1)用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反复、连续、阵发性咳嗽;及脾虚生湿、痰浊内聚上犯所致的粘痰、血痰、咯痰;

(2)用于痰气交阻,气机升降出纳失常,肾不纳气导致的呼吸急促困难,喘息不能平卧的支气管哮喘及并发症;

(3)用于肺气有阻、肺虚无力所致的气滞、淤血、阻滞肺络而致的胸闷、胸憋、胸胁痛;

(4)用于咳嗽、咯血、胸闷、潮热、盗汗及身体消瘦的肺痨、肺癌;

(5)用于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塞、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肺胀;

(6)用于发热、咳嗽、痰吐腥臭、浊痰脓血的肺痈;

(7)用于外泄犯肺,肺气失宣,声道不利肺虚阴津不足,声道失其滋润的声哑失音。

友情提示

慢性支气管炎饮食宜忌

1.忌食寒凉食物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大多又因脾、肺、肾阳不足,故对寒凉食品反应较大。所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忌食寒凉食物,如绿豆、荞麦、黄瓜、丝瓜、冬瓜、菠菜、芹菜、苦瓜、马齿苋、茭白、荸荠、田螺、螃蟹、蛤蜊等。

2.忌食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

油炸等油腻食品不易消化,易生内热,煎耗津液,可助湿生痰、阻塞肺道,导致咳嗽、气喘加重。而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生蒜、胡椒粉等,吃后可助热生痰,并可刺激支气管黏膜,使局部水肿、咳喘加重。

3.忌食海腥发物

变态反应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之一,而鱼、虾、蟹和禽蛋类、鲜奶或奶制品又是常见的过敏原,所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忌食这类食品。

扫描

1
查看完整版本: 病例分享慢性支气管炎反复难治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