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学校有多起聚集性病例为鼻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鼻炎(普通感冒),传播速度快,导致班级停课。这让很多家长心生恐慌:
鼻病毒到底是个啥?
传染性强吗?
需要隔离吗?
下面为大家解读关于鼻病毒的那些事儿。
1
什么是鼻病毒?
鼻病毒于年由Pelon等科学家通过组织培养等方法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获得。目前已经鉴定出超过种的鼻病毒,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将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
2
鼻病毒感染有哪些症状?
鼻病毒通常寄居于上呼吸道,对成人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2~5天,感染持续时间约为7天。
3岁以上儿童很少发热,该病可经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也可经鼻、喉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间接传播;潜伏期为12小时至5天,一般48小时。
临床常表现为:流涕、喷嚏、咽部不适、鼻塞、咳嗽、咽痛、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也可以伴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同时也可能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患者病情一般是自限性的,平均病程为7天。
部分患者感染鼻病毒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另一部分患者,如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低下患者病情相对较严重,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诊断为支气管炎、肺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感染鼻病毒,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急性发作。
3
鼻病毒怎样传播?
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潜伏期为12小时至5天,一般48小时。该病可经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也可经鼻、喉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间接传播。
由鼻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鼻炎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暴发。当前是鼻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加上复学时间不长,大量学生人群自社区集中到学校,为病毒在学校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旦个别传染源进入学校,容易短时间内引起暴发。
如何预防感染鼻病毒?科学防控,切断传播途径
1、对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的病例进行家庭隔离,避免让其短时间内在学校暴发。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带好口罩,养成勤洗手,多通风,不共用毛巾手帕,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等。
3、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适当的进行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4、婴幼儿、老年人和本身有基础性疾病等免疫低下的患者出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5、落实晨午检工作。每天实施晨、午、晚检,记录体温,观察学生全日健康状态,对缺勤的学生,班主任老师追踪缺勤原因。
6、严格疫情报告,学校1天内一个班级(宿舍)发生3例及以上或3天内发生5例有相同临床症状表现的病例要即时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疾控中心报告。
7.严格病例管理。对出现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其他症状的学生请家长配合学校严格居家隔离,并及时就诊。若诊断为流感或其他传染病凭澄潭江卫生院开具的复课证明返校。
8、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正确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可防可控,家长不必恐慌株洲市疾控中心主任龙术国表示,广大家长不需要焦虑和恐慌,鼻病毒可防可控。
“每个人都会得感冒,染上鼻病毒就是感冒的一个过程。”因仍处于新冠疫情防控期,特殊时期,对任何病毒都高度防范,意识是好的,但不要因此恐慌。
医院专家提供治疗和预防处方
(供参考提示:3-6岁孩子需减量三分之一)
治疗处方:
桑叶6g菊花6g桔梗6g杏仁6g
连翘6g芦根6g甘草6g板蓝根6g
牛蒡子6g辛夷6g藿香6g紫苏叶6g
预防处方:
黄芪8g白术6g防风4g甘草5g
桑叶6g菊花6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