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吸入制剂,我们先进行基础介绍,让大家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认知。该部分主要分成5个主题,今天介绍第二主题的内容:
概念及分类(一)
呼吸道结构及治疗疾病(二)
主流产品及优缺点(三)
药物在肺部的沉积机制(四)
体外质量检测项目(五)
(刚进入吸入制剂行业的小伙伴可以认真学习这部分内容,深耕吸入制剂许久的高手前辈们直接可以乾坤一指,滑屏忽略这部分内容哈!)
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系统,如下所示。
其中,呼吸道是肺呼吸时进出的气流所经过的通道。主要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及其后续分化的支气管道,或称为气管树(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支气管树
肺泡囊及肺泡
科普一下支气管树的解剖分级结构(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直接跟后续介绍的吸入制剂相关联)
概念:左、右主支气管分为肺叶支气管,进入肺叶。肺叶支气管在各肺叶内再分为肺段支气管。以后再经数级分支,整个支气管呈树状,故称支气管树。
分级:
人的支气数约有24级分支。
第1级:左、右主支气管。
第2级: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分为叶支气管。右肺3支,左肺2支。
第3-4级:叶支气管分为段支气管。左肺8支、右肺10支。
第5-10级:段支气管反复分支为小支气管。
第11-13级:继而再分支为细支气管。
第14-16级:细支气管又分支为终末细支气管。
从叶支气管至终末细支气管为肺内的导气部。终末细支气管以下的分支为肺的呼吸部,包括:
第17-19级:呼吸细支气管。
第20-22级:肺泡管。
第23-24级:肺泡囊、肺泡。
气体在呼吸道各部分的气流类型可分为湍流和层流两种。
在上呼吸道和在气管分成主支气管之处,管腔口径的变化比较突然(尤其在声门上下),管腔内表面又凹凸不平(尤其是鼻腔),加上这些部位的气流速度较高,所以气流是属于湍流。
气管以下的下呼吸道的口径随着它频繁地分支而逐渐变小,其总截面积随分支而增大,气流速度随着分支而减慢。所以在主支气管以下的气流是属于层流。
克服湍流和层流引起的呼吸道气流阻力都需要一定的压力差。(关于体外评估测试所需压降4kPa的关联性?)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病: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哮喘、药物性哮喘、老年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哮喘、运动性哮喘、儿童性哮喘。
气管炎: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肺部疾病,包括两类: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
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最常见者为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肺炎球菌肺炎
后续介绍相关内容大多集中在治疗哮喘、支气管炎和COPD这三个方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