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其他肺部疾病
TUhjnbcbe - 2021/8/10 21:13:00

肺曲霉病

-肺曲霉病感染并不罕见,特别是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

-CT在检测隐匿性或小病变方面比普通胶片更敏感,在描述疾病程度和曲霉菌数量方面更准确。

-自信的诊断很困难,它基于细胞学和组织学。

肺曲霉病是一种真菌感染,大部分时间由烟曲霉(SpergillusFumigatus)引起,烟曲霉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条件致病真菌,其产生的气传袍子,可被吸人呼吸道末端,引起曲霉致敏相关的疾病,例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肺炎、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等疾病。

当我们谈论曲霉菌病时,我们指的是一系列放射学和临床表现,这些表现直接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生物体的毒力。

我们可以区分4种类型的肺曲霉病。

?曲霉菌(腐生性曲霉病)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

?半侵入性或慢性坏死性曲霉菌病

?侵袭性曲霉菌病(可分为气道侵袭性和血管侵袭性)。

曲霉菌:

-免疫活性宿主中的曲霉菌感染。

-最常见的根本原因:结核病,结节病,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尘埃沉着病,纤维化肺病,肿瘤,肺梗塞,支气管囊肿,肺隔离症和继发于肺孢子虫肺炎的肺气肿。

-单个或多个,它主要发生在上叶。

-曲霉菌的临床表现是咯血。

-胸部X光片和CT扫描显示(图:1,2,3,4,5,6,7):

?肺部空腔,包含坚实的圆形物质,通过空气边缘与墙壁分开。此功能称为“空气新月”标志。

?另一个常见特征是腔壁和邻近胸膜增厚。

?这种真菌球可能是移动的。

图1:腐生性曲霉菌。肺窗的仰卧MDCT扫描显示重力依赖性腔内肿块

图2:腐生性曲霉菌。图1患者的俯卧MDCT扫描,肺窗显示重力依赖性腔内肿块。

图3:轴向CT显示55岁女性的曲霉病患者发现空气新月形上叶与固结区域相关,周围有磨玻璃样改变。

图4:轴位CT显示右下叶的团块,中央区域为空洞,考虑诊断为曲霉菌,术后诊断为肺癌。

图5:矢状图显示了与支气管扩张相关的右上叶曲霉瘤。

图6:胸片显示右上叶阴影,被空气新月包围:腔内的真菌球。

图7:轴向和冠状CT扫描显示空腔内的真菌球,与支气管扩张和多发小叶中央结节相关。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

-由于在段和亚段支气管内沉积免疫复合物和炎性细胞,在肺实质中存在短暂的密集的粘液,菌丝和嗜酸性粒细胞。

-ABPA代表对曲霉菌的超敏反应,几乎全部发生在长期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偶尔也是囊性纤维化的并发症。

-临床上:喘息,咳嗽和发烧。

-通常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清IgE水平升高,它们可以提示诊断。

-初始放射学表现:

?暂时肺部阴影(肺泡中免疫复合物和炎症细胞的沉积)。

?支气管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伴有扩张,壁增厚和粘液堵塞。

?CT表现:管状或囊状手指区域支气管分布增加不透明度,表示支气管扩张内粘液堵塞,主要累及上叶。(图8,9)

-诊断由以下标准组成:

?偶发性哮喘急性发作。

?短暂或固定的肺部浸润。

?中央支气管扩张。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血清IgE水平升高。

?阳性曲霉菌沉淀素。

图8:胸部X线片显示由于ABPA中的支气管粘液堵塞导致左下叶中的管状阴影。

图9:高分辨率CT显示由于支气管扩张伴粘液嵌塞,导致的下叶中的支气管周围增厚和明显的结节影。

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CNPA)或半侵袭性曲霉菌病:

-局部和更惰性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使他们易于感染。

-组织学上:组织坏死和肉芽肿性炎症的存在,类似于结核病复发中所见。

-临床上:慢性咳嗽或咯血。

-放射学:(图10,11,12)

?长期肺部阴影。

?在一个或两个上叶中具有渐进空化的结节。

?非特异性,最常见的是模仿分枝杆菌感染。

?病变更外周,伴有胸膜增厚,可能形成支气管胸膜瘘。

图10:胸部X线片显示右上叶的气囊实变区域。

图11: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轴向CT显示实变和结节的局灶区域被磨玻璃改变的光环包围。

图12: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MDCT扫描显示病变的演变,其大小增加并显示出中心空洞的区域。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

-死亡率:高达85%。

-发生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尤其是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根据传播途径,我们可以辨别出两种侵入性曲霉病:

?血管侵袭。

?气道侵入性。

甚至可以在同一患者中共存。然而,这仅仅是组织学和病因学上的区别,因为在临床实践中,这与治疗无关。

血管侵袭性曲霉菌病

-组织学特征是真菌菌丝侵入中小型血管。这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闭塞,随之发生组织坏死和全身性扩散。

-CT扫描显示:

?早期IPA:小结节和/或小的胸膜,楔形改变,周围有磨玻璃光晕(晕征)。晕征代表肺泡出血。

-随着疾病的进展,结节可能会出现空洞,坏死的薄壁组织会从邻近的肺部分离,形成类似于曲霉菌中所见的空气新月形。

-在正确的临床环境中,由磨玻璃晕环绕的结节或实变,进展为空洞或空气新月征,形成被认为是典型的血管侵袭性曲霉菌病。

?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

-14%-34%的侵袭性曲霉病病例(图13)。

-包括支气管炎和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没有血管侵犯的证据。

-在所涉及的气道周围,通常存在可变大小的出血区和/或组织性肺炎。

-在大多数情况下,气道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如下:

-斑片状支气管周围实变。

-小叶中心结节。

-树芽征区域。

-这些特征是非特异性的,与由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无法区分。

-这种罕见的表现几乎完全影响肺移植受者和艾滋病患者。

-患者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和咯血,但也可能无症状。

-CT扫描通常是正常的;有时,非特异性气管壁增厚是唯一明显的发现。

-支气管镜检查和痰的真菌培养成比例确定。

图13:宫颈癌化疗后子,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侵袭性肺曲霉病。MDCT扫描显示双侧多个不明确的结节,伴有外周磨玻璃改变,中叶外侧段的实变区域,也被磨玻璃改变区域包围。

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是我国西北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病,大多数病例是细粒棘球绦虫的蚴体侵入人体所致,在肝肺等脏器中形成囊肿,并造成各种并发症,也称包虫病(hydatiddisase)。肺棘球蚴病(pulmonaryechinococcosi)约占棘球蚴病的10%~15%,多为单发,右肺比左肺、下叶比上叶多见。

临床表现

肺棘球蚴囊肿由于生长缓慢,如无并发症,可多年无症状。囊肿逐渐长大后,可产生咳嗽、胸痛、咯血、气急等症状。囊肿穿破入支气管后,病人先有阵发性咳嗽,继而咳出大量透明黏液。内囊亦可随之分离,如被咳出,痰液中可找到头节。并发感染者则症状类似肺脓肿,出现发热、咳脓痰和咯血等。囊肿穿破入胸膜腔,则形成液气胸,继而成为脓胸。有些病例还可出现皮疹、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支气管痉挛和休克等过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可以致死。

体征:病变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巨大囊肿可压迫纵隔,使气管及心脏移位。

诊断

肺棘球蚴病的诊断依据以下四点:

1.病人居住在或到过棘球蚴病流行区,有犬、羊、牛、马等家畜接触史。

2.X线胸片或CT表现:单纯肺棘球蚴囊肿典型X线征象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边缘整齐的圆形或椭圆形单发或多发孤立阴影。如囊肿破裂分离后可有如下征象:

①外囊破裂,少量空气进入外囊与内囊之间,在囊肿顶部呈现新月形透亮区[图26-1(1)];

②外囊、内装都破裂,囊液部分排出,空气同时进入外囊及内囊,则囊内呈现液平面,其上方有两层弧形透亮带[图26-1(2)];

③内囊、外囊都破裂,且内囊陷落漂浮于囊液表层,则在液平面上呈现不规则的内囊阴影,犹如水上浮莲[图26-1(3)];

④囊壁破裂,内容物全部排空,则呈现囊状透亮影,类似肺大疱[图26-1(4)]。

3.超声检查显示肺内有囊性病变。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有时可达25%~30%,棘球蚴补体结合试验阳性;棘球蚴液皮内试验(Casoni试验)阳性(阳性反应率可达70%~90%)。怀疑肺棘球蚴病时,禁忌用穿刺术作为诊断方法,以避免发生囊液外渗产生过敏反应和棘球蚴播散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

在棘球蚴病流行区进行宣传教育注意饮食卫生、饭前洗手和保护水源.调查掌握病变流行情况,对牧犬投驱虫药,加强对屠宰场管理等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

治疗

棘球蚴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外科手术是治疗肺棘球蚴囊肿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要求全部摘除内囊,并防止囊液外溢,以免引起过敏反应或棘球蚴头节播散。手术方法有下列三种:

1.内囊摘除术适用于无并发症的肺棘球蚴囊肿。术中需注意避免囊液外溢进入周围组织引起过敏。可用穿刺针抽出部分囊液,注入少量10%氯化钠溶液以杀灭头节,15分钟后切开外囊,将内囊完整全部取出。也可以不穿刺囊肿,在沿外囊与内囊间隙扩大分离面.此时于气管内加压吹气使肺膨胀,内囊即可完整逸出。然后剥离切除外囊壁,用细丝线缝合凝壁的细小支气管开口。

2.囊肿摘除术适用于较小的无并发症位于肺组织深部的肺棘球蚴囊肿。将外囊与内囊一并摘除,然后缝合肺组织创面。

3.肺叶或肺段切除术适用于并发感染。造成周围肺组织病变者。

肺结节病

本文整理自全景影像之家等

仅用作教学用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其他肺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