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处方药。
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颗粒剂:每次1袋(每袋重12g),日3次,开水冲化,待温服。小儿则根据年龄适当减量,用成人的1/3或1/2量。任何人群。
形貌:面色偏黯。
症状:①微微怕冷,低热(37.5℃左右),身体发紧;②头昏脑胀,前额胀痛,或项紧;③打喷嚏,鼻塞,流清涕;⑤咽喉不适,咽喉痒,或微痛,咽干,轻咳;⑥胃胀,腹胀,恶心,口干,食欲略差。舌象:舌淡红,苔薄白。脉象:浮。
内科疾病: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早期、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早期。
①感冒时面色比平时发黯,精神差,哈欠连连,提示感冒偏寒性。可以用感冒清热颗粒1袋,兑入藿香正气水半支或1支(根据寒的程度选择),开水冲,搅匀,趁热服,每日2-3次。②若感冒时嘴唇色红,舌尖红,咽干痛,鼻干,小便黄,提示感冒偏热性。可以用感冒清热颗粒、银黄颗粒(或板蓝根颗粒)各1袋,开水冲化,搅匀,温服。每日2-3次。①感冒发热用药1天无效者,医院就诊。②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1.感冒发热(李楠医案)
风寒感冒:徐某,男:35岁,受寒后头身疼痛,无汗,发热,体温38.5℃,咽喉疼痛。时已晚7时许,无处购买饮片,令其以生姜10片,大枣3枚,煎生姜红枣汤,冲服感冒清热颗粒,1次2袋,2小时服用1次,以汗出热退为度。服药后即重衾而眠,至夜间11时许,服药3次,汗出热退,次日诸症悉除。
2.感冒咽痛(熊兴江医案)
杨某,老年男性,在医院心血管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期间,因夜晚病房空调温度较低,受凉后出现咽痒咽痛不适,伴头痛,头晕,无汗,轻微咳嗽,无明显口干口苦,纳眠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随即取感冒清热颗粒1袋交于病人,温水冲服,次日晨起诸症消失。后治疗外感咽痛轻症,予感冒清热颗粒即愈;外感咽痛重症,予感冒清热颗粒配合冬凌草片多能取效。
3.预防鼻炎哮喘(史欣德医案)
某老先生,西医外科医生,75岁,体型中等,有高血压、哮喘、鼻炎、慢性胃炎等病史。每至冬夏两季易感冒鼻塞,打喷嚏,初期流水样清涕,后为脓浊涕,继则影响到泪囊,流黄脓混浊泪液,严重时引发哮喘,气喘不能平卧。常用西药抗生素多日后方愈。嘱:凡每遇鼻塞、喷嚏发作,半小时内一定用感冒清热颗粒1袋,兑入藿香正气水半支,用热开水冲开,趁热服。自坚持按此方法后,至今已近10年,鼻炎基本未再发生,哮喘也未再大发作。自此信服中医,感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了不起。
附:
现代经验方
本方由大量疏散风邪的药味组成。
方中荆芥、薄荷、枯梗有利咽作用,针对咽痒、咽痛;
葛根有舒解颈后部肌肉紧张作用,可以缓解颈部僵硬感;
苏叶除散风寒外,兼能和胃止呕,可以解除感冒时的脘腹胀、恶心欲吐等消化道症状;杏仁有降气止咳、润肠通便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兼有咳嗽、大便干者;
白芷能通鼻窍,止头痛,对感冒时的鼻塞、头痛有效;
芦根甘寒,能生津止渴,可以缓解感冒时的鼻干、咽干、口干等症状。
另,荆芥穗、防风、紫苏叶、苦杏仁、白芷偏温性;
薄荷、柴胡、葛根、苦地丁、芦根偏寒性;桔梗平性。
由此可见,此方寒温各占一半,是一个寒温并用、偏性不明显的方子,但“管”的范围却比较宽,包括人体的前后左右:荆芥、防风负责人体后面(太阳经)的外邪;柴胡负责左右侧面(少阳经);葛根、苏叶负责人体前面(阳明经)。可见,此方作用全面,对寒热症状都不太明显的早期、轻型感冒,特别是北方天气干燥地区的感冒效果更好,或用于容易感冒之人受寒后的预防治疗。对寒热偏性明显、感冒症状重、时间长的感冒少效。
*本文内容来自于史欣德主编的《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点赞”和“在看”,让我们做的更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