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巡讲玉
TUhjnbcbe - 2021/8/23 23:54:00

6月5日,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巡讲来到玉溪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继华担任大会主席,张继华主任致辞表示慢阻肺仍是我国重要的死亡原因,慢阻肺的疾病负担较重,新版指南在诊疗方面的更新将有提高慢阻肺的诊疗水平。大会还邀请到邓毅书、李薇、杨瑞安、李娟专家出席,专家们围绕“慢阻肺相关主题”为参会人员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并就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慢阻肺诊疗指南(年修订版)更新要点解读

邓毅书教授指出肺功能仍然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筛查问卷可以用来初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

治疗方面,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治疗药物,结合急性加重史、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和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综合考虑何时联合ICS治疗。指南强调联合疗法在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获益,包括改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和死亡率。

初始治疗的药物选择需进行个体化评估,结合症状和急性加重风险综合评估制定相应的起始药物治疗。三联吸入治疗可作为D组患者起始治疗的可选方案之一。

及早干预,重新审视慢阻肺急性加重李薇教授指出慢阻肺急性加重事件经常未被报告。大多数慢阻肺患者都会经历急性加重,急性加重可导致不可逆损害和疾病进展,仅仅一次急性加重就能使肺功能加倍下降,急性加重造成的损害不局限于肺部,还可增加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风险。综合管理为急性加重的最佳预防策略。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应进行及早干预,起始三联治疗。谈慢阻肺稳定期吸入装置的临床选择杨瑞安教授指出通过各种装置吸入药物已经成为治疗慢性气道疾病的常用和首选治疗方法,吸入给药在慢阻肺治疗中居于首要地位,多个指南一致推荐使用吸入疗法治疗慢阻肺。老年慢阻肺患者吸气能力降低,应选择简单易用且药物输送受吸气流速影响较小的吸入装置。临床常见吸入装置包括传统pMDI、DPI与SMI,现有吸入装置各有不同优缺点,临床医生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需求选用合适的吸入装置。创新共悬浮输送技术可使药物稳定、有效输送至大小气道,且可改善小气道病变的重要指标深吸气量。医护人员正确理解和使用吸入装置是对患者进行技术培训的前提和基本保证,医护人员应注重加强本身的学习培训。从临床到实践-病例集解析李娟教授向与会人员分享了临床工作中慢阻肺的治疗体会。李教授介绍了两例慢阻肺案例,案例中的患者对于吸入制剂已经失去信心的情况下,因使用三联吸入气雾剂后肺功能快速提升以及症状改善,再次对吸入制剂治疗获得信心。李教授指出三联吸入气雾剂规范吸入治疗能有效控制肺功能恶化程度、速率,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大会最后,张继华教授总结道,在中国,存在大量的慢阻肺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干预是我国慢阻肺疾病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对于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应进行及早干预,起始三联治疗吸入气雾剂可快速、持续改善肺功能,并降低中度至重度患者病情恶化的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巡讲玉